3月26日,消息称凡客称目前正在试水vancl.com平台化。而来自vancl.com的搜索结果也表明,大量V+的第三方品牌正在逐渐被引入凡客,凡客与V+平台可能也将逐渐融合。
平台:一种或许更好的选择
在2012年末,许晓辉坦言,为初刻寻找卖家是为了更好的突围。抛开初刻收购这件事不谈,或许许晓辉的话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另外一个事实:
服装品牌电商即将面临洗牌困境。
洗牌对于十分难熬的服装品牌电商来说只有两条出路:倒闭或是被收购。而对于看上去还算健康的凡客来说,如何在洗牌中有所动作也会成为一个焦点。在收购初刻时,陈年给出的答案是将继续收购。
但是收购的价值在于被收购的品牌有整合价值,目前看来,这或许并不容易找到合适的对象:能赢利的自然会花费大价钱,而不盈利的唯一可用的是资源整合,这样筛选下来也许就很难找到合适的。
而跳出这个逻辑来看,既然收购整合上游困难那么整合渠道如何呢?
这看起来似乎会更容易。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唯品会。唯品会以特卖的形式来出售二三线品牌,本质上是提供了一个更低的成本营销渠道。而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全年唯品会净营收达6.921亿美元 同比增长204.7%。分析人士认为,如果凡客也能够依照凡客平价的形象建立一个渠道,也完全能够具备一定渠道能力。
而凡客选择平台的一个最直接利好是淘宝流量增长的放缓。随着越来越多的线下品牌发力线上,淘宝的分流也将越来越明显。对于大多数淘品牌而言,整体流量放缓意味着用户获取成本的增加,如果不能找到更好的流量获取方式,销量和利润将会收到直接影响。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淘品牌都在寻找站外流量,类似于此次从V+导入到凡客的韩都衣舍等淘品牌都早已经布局淘外。
现在回过头来看凡客,我们发现它的体量已经相当惊人:来自Alexa的数据显示,凡客的流量已经接近当当,排名已经超越苏宁易购和易迅;而在交易额上,卖服装的凡客已经与卖3C的易迅相当。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说,凡客可能会在无意中构建一种独特的商业逻辑:通过自有平价品牌实现引流,然后引入第三方品牌,通过平台化实现流量利用的最大化。
凡客的定位看似复杂:从卖衬衣到通过品类扩展做平台,再到回归品牌,继而又开始试水平台。在外界看来,这是典型的战略摇摆。不过,对于凡客的走过的路, NOP的创始人刘爽曾有一个堪称精准的评价:“凡客折腾一圈又回归品牌定位的本质,其实我觉得这才是凡客聪明的地方,规律一定是存在的,但我们要动态的看它而非静态。敢于挑战规律钻规律的空子,并在它发怒之前主动顺从它,这才能获利,循规蹈履的企业无法大成。就像欧洲战神拿破仑说的:进攻,进攻,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