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技术加速升级迭代,无人便利店终会实现“高稳定”,真正限制其发展的因素不是别的,正是技术的无人化。不可否认,无人便利店是一个创新的切入点,但其本质上是升级版自动售货机,即在贩卖灌装饮料等常规商品的基础上,增加非常规尺寸的商品,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Take Go概莫能外。换言之,无人便利店能解决的问题,自动售货机都不在话下,而且成本更低、坪效更高。
7月3日,缤果盒子宣布完成超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领投方为GGV纪源资本,启明创投、源码资本、银泰资本等跟投。融资完成后,缤果盒子将在一年内铺设5000个网点。截至目前,缤果盒子在全国仅有8个网点。第一个网点于2016年8月在广东中山地区启动;今年6月,缤果盒子首个广东以外的网点落户上海。据缤果盒子统计,试运营至今,缤果盒子8个网点共接待顾客数万人。
家居卖场品牌“居然之家”可谓此中的跨界玩家。其无人便利店品牌EATBOX即将在7月落地两家店,分别位于北京东直门、世纪金源。EATBOX的门店在30平米左右,消费者首次进店需要首先录入人脸信息——目前由一名店员引导完成,未来会在店前设置展示视频,由消费者自助完成。录入完成后,由摄像头扫描入内。
缤果盒子是国内市场上第一家成规模的商用无人便利店。于2016年8月开始在广东中山地区启动项目测试,2017年6月初落地上海、开启针对一线城市的大规模人流测试。在超过十个月的试运营期间,缤果盒子接待顾客数万人,用户复购率接近80%。
去年下半年,日本经产省推出了“无人便利店”计划,在便利店引入无人收银台与“电子标签”,首家采用该技术的便是日本罗森。其后,日本7-11和全家等5家大型便利店宣布将在2025年之前,引入无人收银系统,在日本国内全部店铺引进消费者自己结账的自助收银柜台。但这种“电子标签”成本相对较高,目前1枚电子标签的成本达到10-20日元(约人民币0.6-1.3元),据测算,未来通过扩大使用,到2030年之前有望降至每枚1-2日元(约人民币0.06-0.13元)。
几名从店内走出的顾客表示,“无人值守店”比较新奇、方便,能节省上下班高峰期排队结账时间,适合年轻消费者,只是店内空间比较局促,商品种类较少,购物体验不够畅快。还有顾客说,自己就买一瓶水,但是又要认证、又要自拍、又要扫描条形码,购物操作麻烦,无人值守便利店并不“便利”。[详细]
居然之家集团旗下怡食家超市总经理安利英称,EATBOX还仅在测试阶段,最后商用规模化的不一定必须配备人脸识别,毕竟人脸识别的技术成本比其他扫码开门的方式贵一倍。据EATBOX技术提供方透露,EATBOX也在测试其他的传感器辅助物品的识别,但目前其他物品的识别技术都太贵,没有RFID适合商用落地。RFID的缺陷是后端运营成本很高,需要对所有商品自己编码贴码,是个并不技术感的事儿。因此,EATBOX也在测试图像识别物品,未来将替代RFID,便于下一步的规模化铺设。[详细]
在中国,无人零售就像一阵旋风席卷着零售和创业、投资界,成为共享单车之后新晋的热门概念。7月3日,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宣布完成超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启明创投、源码资本、银泰资本等机构联合投资,同时,缤果盒子宣布计划在一年内铺设5000个网点。显然,在马云布道“新零售”的大背景下,无人零售正在变成零售业一个新的风向标,引发零售玩家和创业、投资者的追捧。那么,无人零售为何会火?它真的会成为下一个风口吗?[详细]
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购物全流程 再不努力以后想开小店都没机会了
无人便利店没有营业员,只需要人工补货。一个人可以同时维护十家店,以北京市6000元/月的人员工资来算,一个无人便利店的月均人力成本只有600元。[详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