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品牌网 资讯
2007-6-19 00:00
成功融资助李宁飞跃
虽然李宁在发展中与康威一样,并不缺乏资金,但为了改善公司的管理能力以及便于赴香港上市,他采用了与众不同的策略:2003年1月,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SGIC以及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所属CDH China Fund进入李宁公司,并进入董事会,分别持有李宁公司19.9%和4.6%的股权。
李宁通过引进两家战略合作伙伴进入公司,最重要的是引进了这两家公司的先进管理理念到公司来。这种一箭双雕的大手笔策略,有效地解决了公司发展中的管理问题,这往往是许多其他民企想不到或做不到的。
2004年6月,李宁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募集资金4.3亿港元以上,其厘定的15~19倍市盈率,跟香港休闲服饰上市公司佐丹奴的17.6倍相若,高于国际品牌Adidas的14.5倍和Reebok的12.9倍。
同样是发展了十多年的企业,同样有充裕的自有资金,但李宁选择的不是保守探索,而是积极融资,大笔资金投入推广,从而得到爆发性的增长。这不仅使其成为了国内第一家IPO的体育用品企业,而且在2004年上市前,全国门店数量已经达到2000多家,这个数字甚至已高于今天的康威。目前,李宁全国连锁门店数已经超过了4000家,是康威的二倍以上。
康威痛定思痛
随着国际体育用品品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以及香港上市的跨越一跳,李宁已经彻底抛离了康威和其他竞争对手,被视为唯一可以与Adidas、Nike等国际巨头争一日之长短的中国民族体育用品品牌。
美国权威调研机构SGI(运动商品情报)根据全球93个体育用品产业上市公司的市值排定座次,李宁首次跻身全球同类企业前五名,市值仅排在耐克、阿迪达斯、彪马和爱世克私四大国际品牌之后。
不管是否甘心于现状,康威也不得不承认李宁和康威已经不在同一个竞争层面上的事实。
从市场地位看,康威正处于第一梯队(Adidas、Nike、李宁等)与第二梯队(安踏、361°等)之间。也就是说,李宁已经把自己的竞争对手锁定为Adidas和Nike,而康威的竞争对手则是李宁和安踏。
不过,虽然一度丧失了先机而被对手后来居上,但从康威近期的举动和规划中可以看出康威大有痛定思痛、借助奥运商机重新发力赶超李宁的雄心。在康威人眼里,他们还有大规模增长的资本与空间;而李宁的发展缺陷也给了康威重新赶超的可能性。
当前阅读:“康威”与“李宁”为何一下一上?
上一篇:Bogner:运动与休闲并肩作战
分享到:
热点资讯
时尚图库
猜你喜欢
印尼零售商Eigerindo选择Aptos技术,支持以顾客为中心的选品
2021年4月28日,全球零售技术解决方案市场领导者Aptos...详情>>翻翻康威的历史资讯:
时尚品牌传播有限公司:服装品牌(男装、女装、内衣、童装)、家纺、皮具、黄金珠宝、餐饮、家居等品牌加盟代理
浙B2-20080047
Copyright © 2000-2019 CHINASSP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