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业绩超越阿迪达斯之后,“李宁”——这个让国人颇为自豪的品牌,趁着形势大好,及时地在2010年进行了酝酿已久的品牌重塑,启用了新标志和新品牌口号,在品牌定位上直接叫板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一线品牌。然而,让人遗憾的是,目前正向高端进发的李宁品牌,今年的订货量却出现了持续下降趋势。
对于
李宁公司的“90后”营销策略,体育产业观察员马岗与鲁菲的意见基本一致。他认为,“90后”传播策略的精准度可能还有偏差,导致的结果是,“90后”消费者并未因此而被触动,同时由于过度强调“90后”定位,而忽略“70后”和“80后”消费群体的情感感受,让这些掌握主流意识和把握媒体话语权的群体,在舆论上打压了李宁品牌。但是,从长远来看,“李宁”的“90后”营销方向是正确的。
北京大学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陈少峰认为,“90后”是体育营销关注的重点,在具体营销策略上,可以通过推出多品牌或者多产品线的方式操作,这样便可避免由于定位单一而造成其他年龄层消费者的流失。
李宁新营销策略让老经销商很受伤 影响李宁品牌业绩的另一个因素是销售渠道的调整。据了解,有别于
安踏等体育公司,李宁品牌以独家分销的形式销售产品,即分销商不会以李宁品牌专门开设门店,而是多种品牌产品同时销售。根据李宁公司官方网站的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底,李宁公司共有129个经销商及超过2000个分销商。其中,超过1700个分销商平均只经营一家店。这些只经营单家门店的分销商,在跑马圈地时代曾给李宁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到10万就可以开个店,店主本人兼任买手、陈列和库房专员于一身,他们帮助李宁品牌将触角伸到了大经销商无法触及的地区,让其以较低的成本便可覆盖三级以下城市。
然而,据有关投资公司的调查显示,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有不少分销商运营的零售门店都出现了经营效率低下的情况,这些门店大多在商品采购和库存管理方面表现不佳,旧货库存过多,导致了新产品推出后无法上架销售。为此,李宁公司决定要整合500—600个低效率的分销商,目的是让那些更有效率以及比较大的经销商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或收购低效率分销商。但此举无疑让一些小分销商失去了开拓的动力。据记者了解,出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考虑,担心订货过多会导致自己库存积压,很多分销商在签订未来订单时选择了保守态度,这也是导致李宁品牌今年第二、三季度订单量连续下跌原因之一。
90后李宁何去何从? 身价90亿美金的
优衣库创始人柳井正坦言,去年因为生产了大量不必要的时尚
服装,造成产品积压引发原料仓储不足,进而导致开业一年以上的优衣库门店自去年9月以来收入持续下降达至少25%以上,而
zara和h&m趁此机会杀入了优衣库的大本营,如今,zara在日本的门店已达到63家,h&m达到10家左右。优衣库可谓内外交困。
Ziba的调研结果显示,要做出改变、要重塑,在李宁公司内部存在着广泛的共识。按照张志勇的说法,“中端消费者向上走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我们必须跟上消费者的步伐。当然,向下走更容易一些,但我们要成为世界级品牌,就只能向上走”。
营销实践证明:一、消费者只接受与原有知识经验相一致的事物,“90后李宁”的概念与消费者固有的品牌认知相冲突,难以引起理性认同和情感共鸣,传播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二、企图改变消费者认知的广告是事倍功半甚至毫无结果。“90后李宁”唯一结局是:90后的不认同和70后80后的被伤害。
在著名体育营销专家朱小明看来,在品牌忠诚度和认知度上,“李宁”与
耐克、
阿迪达斯相比仍存在较大距离。“李宁”将品牌的主要客户群体仍集中在二、三线城市,这个区域的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若只是简单的涨价,则不但不会达到提升品牌地位的效果,反而还可能会丧失掉一部分原有客户。
品牌重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有关专家预测,按照通常的国际化标准,以海外市场对公司业务的贡献率达到20%来计算,目前李宁品牌的海外贡献率还不到2%。因此,若没有精准策略、有效手段和足够耐心,李宁品牌就会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随时陷入国际化还未成功而国内已阵地失守的两难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