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年”历来都是运动品牌们赚得盆满钵满的“丰收年”,但2012年的日子却不那么好过。李宁、安踏、特步等一批上市体育用品企业,2012年最新订货会数据、库存积压数、计划新开店铺等均处于近年来的最差水平,一些品牌甚至不惜用裁员来降低成本。国产运动品牌增长陷入困局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黄金十年已逝 本土品牌夹缝中求生
营销不善 无精神无创新——运动品牌要走差异化独立性
无视产品内在修炼,本土运动品牌心无定所。走进各区大小市场,或是收看各个电视,我们发现本土运动企业越是不理智,越会喊品牌文化、品牌精神;而恰恰相反的是国际品牌却在高呼产品的功能与技术。即便国际大牌文化底蕴足够,在中国却要从产品内在品质做起,这不得不让我们国内的品牌反思。
跨业竞争压力加剧 如何守住阵地——时尚休闲户外
服装挤压市场
户外品牌销售趋势继续走好。而在今年上半年,户外品牌逆势上涨以平均30%的速度递增。面临休闲行业挤压市场的情况更甚,一方面,大量低价多款且具有快速补单和调货能力的本土休闲品牌遍地开花,另一方面ZARA、
优衣库等洋品牌的推陈出新,都对本土体育用品行业构成压力。
研发力量薄弱 品牌底气不足——炒作缺乏能力 落后潮流半步
研发力量的薄弱及品牌底气不足,再加上国内运动品牌在产品炒作上缺乏一定的运营能力,本土运动品牌无法领军时尚潮流,产品风格只能被国际大牌牵着鼻子走。本土运动品牌与“时尚潮流”相比整整落后了一个季度。比如,“渐变工艺的使用”、“超轻运动材料”等这些新工艺在国际品牌中早已推出了半年之久了,我们本土运动品牌现在才开始推出。
运动品牌黄金十年已逝——国产体育品牌出路几何?
曾经的中国本土体育品牌老大
李宁可谓完整地反映了这个行业的跌宕起伏。赶上了经济发展最快十年,又搭上了北京奥运会快车,顶峰之时在中国收入甚至赶上了
耐克。而现在整个行业陷入了业绩下滑、库存高企、内斗外击等困局,何时才能重回巅峰,无人能给出预测。“运动品牌是有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本土品牌要想突围,就需要与时尚、艺术等元素结合,创造符合时代消费者的文化符号。”李光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