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品牌网 资讯
2015-3-2 08:13
自2012年重新回归运动本质以来,李宁公司先后进行了关店、去库存、重塑供应链、渠道复兴等系列战略变革措施。李宁公司2014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李宁牌常规店、旗舰店、工厂店及折扣店的店铺数量为5671间,与去年底相比减少244间,而在危机爆发的最高峰时李宁曾年关1200多家门店。在安踏、匹克、361度、探路者等体育用品品牌均已实现盈利的前提下,李宁公司却录得亏损5.86亿元人民币。李宁公司历史上有一个奇怪的轮回:每当李宁决定
自2012年重新回归运动本质以来,李宁公司先后进行了关店、去库存、重塑供应链、渠道复兴等系列战略变革措施。李宁公司2014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李宁牌常规店、旗舰店、工厂店及折扣店的店铺数量为5671间,与去年底相比减少244间,而在危机爆发的最高峰时李宁曾年关1200多家门店。在安踏、匹克、361度、探路者等体育用品品牌均已实现盈利的前提下,李宁公司却录得亏损5.86亿元人民币。
李宁公司历史上有一个奇怪的轮回:每当李宁决定变革时,推动者或者操刀手都是职业经理人,但是变革一旦失败,故事结局都是这些职业经理人用自己的一段职业生涯做学费,离开公司了事。从来自班尼路的王鹂和来自可口可乐的徐伟军,到乐淑钰空降李宁,从奥美出身的方世伟、徐茂勋加盟李宁,再到金珍君操刀变革,最终无一不是只能黯然离去。
痛定思痛
李宁说,消费者目前最想看到的应该是真实的李宁,而不是自身软、别人黑的李宁。在推广跑步品类上,公司没少投入,宣传活动也具有跑步属性和专业属性,虽然短期内在销售上看不到提升,但李宁相信未来对品牌会有帮助。
有消费者(跑者)积极参加李宁的活动,在领受跑步知识的同时,重新认识李宁这个品牌,从而去购买李宁产品。也有消费者认为李宁公司很多花钱都是打水漂,活动转化不成进店和成交。有消费者指责:“说白了,就是牌子不够硬,鞋还卖的贵,支撑不起来而已”。还有消费者直言不讳地指出:成事在人,李宁公司缺乏执行力和创新,说到底是用人问题 。
李宁自我反省,觉得这些年自己没少出好策略、好创新,这在业内是公认的。请过多少牛人、请过多少咨询、做过多少尝试,这都是很多其他国内的体育用品公司难以望其项背的。当然“政策出不了中南海”,这也是被公认的。为什么会这样?当然有执行力的问题,比如乐途为啥做烂了?CBA推广在国内为何总是做不起来?网上商城很大很全,除双十一外,为啥不出销售?
李宁承认,关于用人问题,也确实是公司陷入困境的很大一个原因。为什么执行力差呢?主要是人力体系存在问题:赏罚不分、大锅饭体系,造就了“人不当责”的特点,毕竟大部分人没有“不等扬鞭自奋蹄”那么高尚。难怪外界黑我们:“没有国企命,得了国企病”。
李宁认为,问题种种都有着很强因果关系的,真的不能说和胜败无关。看似一个企业的成功与执行力太有关联,但企业最终的成功是为社会创造了价值。把创业说成点子太可怕了,要知道,创新不是目的,创新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一种手段。
如苹果造智能手机、360造免费杀毒软件、腾讯造微信、统一造酸菜牛肉面等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创造了新的价值,而且这个价值更好的满足了消费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干嘛没人说他们成功是因为执行力强呢?
不可否认,体育用品行业没有那么高的技术壁垒。今天你研发了新的运动科技、新的运动概念,明天你的竞争品牌也有照着葫芦画瓢做出类似的,尤其是当你不是行业领先者的时候。李宁公司如果要坚持做零售,真的是要踏踏实实做好执行的东西。创新、策略和执行力本身就是个相辅相成的事情,缺一不可。
12条反思
痛定思痛,李宁对之前公司发展过程的一些偏差作了深刻反思:
(1)市场饱和:体育用品行业不再是通过渠道扩张多开店就能赚钱的行业了,消费者成熟,越来越多国际品牌杀入中国,让竞争越来越激烈。
(2)盲目求大:习惯了粗放地向经销商压货的模式,高估了市场的消化能力和自己品牌的影响力。在08年奥运会后盲目扩张,不断拓展新业务,不断开拓海外市场,结果步子迈的太大。当时怎么压的货后来又被吃了回来(我们叫复兴计划,回购经销商老库存),国内国际市场疯狂圈地,导致了李宁店的一个个倒下。
(3)压货太多:积重难返;订货会模式反应迟缓,库存永远是服装业的痛楚。当发现客户已经没有资金去拿新货,只能卖老货,老货又折扣低,没钱赚,恶性循环的时候,公司已经无能为力。
(4)执行力差:李宁公司请了很多高大上的咨询公司,招聘了很多资历闪闪发光的高层。但是想法太好,执行力太差,很多业内很看好的项目没执行下去,无疾而终。当不考虑到提升生意,为了做而做的时候,没有人会真正努力执行、配合,这个项目也就离死不远了。
(5)战略方向不明:在众人的眼里,李宁公司就是一个有病乱投医的主,结果各路神仙齐登场,把这里当成了各种项目、各种理念的试验田。如因做体育品牌,签了CBA和韦德,停了乐途的合约,转手又开始做起了韩国设计的买卖,最近还签了少女时代的谁谁谁。
(6)没有利用好资源:签约韦德十年一个亿美金,签约CBA五年20亿人民币,签国羽林丹,后又实施“复兴计划”等等,花去了近50亿人民币,但是李宁公司终究能在这两方面的赚多少钱呢?说真心话李宁鞋绝对是业界良心,在仓促签了韦德,由于产能、市场推广、铺货等一系列工作都没做好准备,导致最终浪费了机会。
(7)危机公关意识不强:在现在这个网络信息爆炸的社会,真的是好事一辈子不出门,坏事分分钟传千里。李宁做民族企业,确实不会也没有经验去进行危机公关,这是门很深的学问,玩儿的不好,无疑会将好名声毁坏。
(8)市场推广莫名其妙:近年来,广告砸钱很多,但是效果不佳,消费者不买账。像很多年前那个达蒙琼斯穿着飞甲篮球鞋那么好的广告,再也看不到了。
(9)缺乏产品竞争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毕竟产品是核心,酒香不怕巷子深,如果产品不好,那做再多可能也是徒劳。李宁的产品质量在国内品牌里还是最好的,但受限于成本,和阿迪、耐克还是有差距。
(10)专业性还有待提升:我觉得运动产品最吸引人的地方首先就是专业。以篮球鞋为例,缓震,启动,安全,轻便等各个方面对篮球爱好者都很重要。如果我们的产品在技术上停滞不前,让人感觉过时、陈旧的话,很难让消费者有再度强烈购买的欲望。
(11)时尚度不够:体育产品在技术之后,要比较的就是时尚了。韦德再大牌也真的老了,闪电侠不再,膝盖伤犹存。签名鞋虽不丑,配色亦多。林丹羽毛球虽强但毕竟还是小球,比起大球来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一出鞋子就是各种鹰,龙的名字,实在和时尚不搭。在这个时代,不时尚真的难成活。
(12)价格定位应更具市场化:不要考虑性价比,去买所能承受的范围内最贵的东西准没错。与Nike和Adidas相比,李宁的价格并不高,但为什么大家还是觉得贵呢?因为李宁是没有所谓的低端产品线的。消费者为什么要买国产品牌李宁,这是我们所要思考的。
相关专题:运动品牌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当前阅读:李宁痛定思痛 12条反思欲王者归来
上一篇:Abercrombie&Fitch转型成熟路线 谋求重新夺回市场
下一篇:2015秋冬米兰时装周Salvatore Ferragamo菲拉格慕秀场
分享到:
热点资讯
时尚图库
猜你喜欢
印尼零售商Eigerindo选择Aptos技术,支持以顾客为中心的选品
2021年4月28日,全球零售技术解决方案市场领导者Aptos...详情>>翻翻李宁的历史资讯:
时尚品牌传播有限公司:服装品牌(男装、女装、内衣、童装)、家纺、皮具、黄金珠宝、餐饮、家居等品牌加盟代理
浙B2-20080047
Copyright © 2000-2019 CHINASSPP.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