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品牌 招商加盟 导购 圈子 网站导航 移动版m.chinasspp.com时尚品牌网移动版
时尚品牌网>资讯>中国新商业偶像李宁:冠军不分场内外

中国新商业偶像李宁:冠军不分场内外

| | | | 2008-10-18 00:00

李宁的成功,是幸运女神的频频眷顾,还是源自其天生的商业慧根?显然都不是。其实,就像练体操一样,李宁凭借的是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练过体操的人,即使不能成为冠军,也学会了一样东西,就是跌倒后微笑着重新站起来。

  二次创业

  从1993年到1996年,李宁集团每年的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都在100%以上。1996年,“李宁”更创下了6.7亿元的销售收入历史纪录。

  此时的李宁,兴奋不已,他随即为李宁公司制定了“1998年达到10个亿,2000年达到20亿”的销售目标。然而,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李宁”的销售收入就一直徘徊在7亿元左右,市场份额也开始逐年下降。

  实际上,一直采取家族经营模式的“李宁”早已积累了多方面问题,只是在公司快速成长的初期,所有问题都被遮蔽在风光的销售业绩之下,而当市场出现大动荡时,种种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首先就是公司结构问题。由于在公司的几个重要部门中,都有李宁及公司其他高管的亲戚任职,时间久了,开始出现小派别。随着公司规模的日渐壮大,家族式企业的弊病开始显现: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不再顺畅,进而影响到公司业绩。

  其次,“李宁”也犯了很多民营企业在发展初期容易出现的一个错误,即盲目多元化。当年,“李宁”曾提出一个口号:“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离不开李宁牌。”在市场上出现了李宁牌健身器械后,李宁牌西服、衬衫、皮衣、文具甚至化妆品……战线过长,令“李宁”无法多头兼顾,造成公司利润下滑,还影响了李宁的品牌形象。此外,缺乏创新设计能力、分销不力、资金不足等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令“李宁”一步步开始下滑。

  1997年,困境中的李宁意识到,他个人的能力只能将企业带到现有阶段,“李宁”要想实现新的飞越,还必须有充足的资金、全新的管理理念、有效的监督模式,而这些只有通过上市才能实现。

  1998年,李宁聘请了资本运作方面的专家作为公司的独立董事,1999年,他又先后聘请了多家专业公司为“李宁”做多方会诊。李宁愈发深刻地体会到,“李宁”需要重新部署新的战略目标,并且由职业经理人团队组成的全新的运营系统。

  这段时期,后来被李宁公司称为“二次创业”。

  2001年,李宁公司的新一任总经理张志勇上任。这个在“李宁”做财务出身的职业经理人就位之初,首先就要面对李宁品牌老化以及定位的问题。李宁自己也没有想到,就像练体操一样,品牌也会面临年龄的困扰。

  2002年,李宁公司邀请盖洛普全面“诊断”后发现,尽管公司的市场份额在不断增长,但实际上却正面临着“产品定位不清”、“消费群老化”等问题。如果不及时予以矫正,将对李宁未来产生严重的影响。经过梳理与分析,李宁重新确立了自己的品牌定位,即“专业化、时尚化、东方/中国风格和国际化”。

  为了第一次重大战略转型顺利完成,李宁对管理层进行了一次大换血:来自于宝洁、雅芳等国际知名公司的职业经理人陆续空降,担任要职。公司的研发部也是一支国际化的团队,其服装产品系统和鞋产品系统的管理层都是来自于杜邦、耐克等跨国公司。而在此期间,35岁的李宁则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学习。

  2000年,李宁又报考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班,并在两年后顺利毕业。期间,李宁公司的战略调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

  2004年6月28日,李宁有限公司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成功。在2005年公司内部的春节年会上,面对台下的员工,李宁平静地说,“这样的庆功会,在我做运动员时每年都开,几乎每次我都要上台讲话。但当我回到台下,我总要告诉自己:成功只代表过去,未来要从头开始。过去做运动员我时时告诫自己忘掉过去的荣誉,轻装上阵,现在做企业我也是这样要求大家:上市只代表过去的业绩,而未来还有更大的挑战要面对。”

中国李宁 中国李宁 [ 品牌中心 ]

当前阅读:中国新商业偶像李宁:冠军不分场内外

上一篇:更显俏丽可人 宋慧乔演绎ROEM女装最新系列

下一篇:BISOUD’EVE碧淑黛芙 08秋冬新品火热上市

分享到: | | | |

热点资讯

时尚图库

猜你喜欢

翻翻李宁的历史资讯:

×

点击刷新验证码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录 QQ账号登录
讨厌注册?直接登录就能收藏、分享你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