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品牌 招商加盟 导购 圈子 网站导航 移动版m.chinasspp.com时尚品牌网移动版
时尚品牌网>资讯>李宁“转型”之困:品牌已退无可退

李宁“转型”之困:品牌已退无可退

| | | | 2011-3-28 00:00

张志勇在2001年接替李宁公司原总经理陈义红,10年内将李宁公司年销售额不足10亿元,提升至近百亿元。如今张志勇正遭遇就任CEO十年来最严峻的挑战。

  渠道整合:锁定36%  

  张志勇所称的“一定不能丢”的市场是二线及以上城市,李宁所称的“更大的目标”则是“世界级的中国体育品牌”。

  “根据人均收入、体育人口这两个维度,国内主要分为两大类市场:650多个三线城市以上市场,对应县级以上市;1640多个县城为主的市场,主要对应农村人口。而这两大类市场所呈现出的增长方式完全不同。”张志勇称,李宁公司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市场调研,按照他掌握的数据,2008年之前,国内体育用品市场年增长率超过30%,而2010年已放缓至15%左右。

  “中国一线城市以及超大城市有60多个,消费者的购买数量是下跌的,但最终销售额却是上升的,也就是说商品单价在提高。1640多个县城呈现的是数量增长。”张志勇表示,李宁既然决心成为世界品牌,产品提价不可避免,因此,放弃“基础市场消费者”转而赢得更多“价值消费者”是重中之重。

  毫无疑问,对产品售价极为敏感的1640多个县城市场属于基础市场。而对于650多个超大、一二线市场,因为人力成本、店租等的上升,在零售店布局基本完毕、新增店面微乎其微的情形下,提升店效成为华山一条路。

  “零售最根本的几个要素是区位、店面大小、产品陈列、物流配送和信息流,分销商规模太小,这些管理要素很难发挥作用。而李宁分销体系的第一层级有1700多家分销商,平均每家只有一个店铺。这种情形必须改变。”张志勇说。

  2010年9月,李宁公司开始整合自己的经销商,小规模的经销商可能被合并到较大规模的经销商旗下。截至2011年3月,已整合完毕119家,而李宁公司目标是到2011年底共整合400家。

  而这种“伤筋动骨”式的渠道整合也成了品牌定位变化之外,影响李宁订单金额增长的主因。

  按照张志勇透露的数字,李宁目前第一层级的市场份额约为36%。以400对应1700家第一层级分销商简单框算,因零售终端整合可能导致的李宁订单受影响范围约占销售总额的8.47%。

  这的确需要魄力。但张志勇觉得必须要做。

  “2003年、2004年李宁的 败退 ,首先是超大和一线城市没有守住,现在,随着二线城市收入的提高,对手有下沉倾向,李宁退无可退。”张志勇说,基础市场定位的是价格消费者;品牌市场,锁定的是价值消费者。

  对此,李宁本人坚决支持张志勇。

  在2010年底的公司年会上,李宁说:“总结我们公司过去两年走过的路,可以看到我们被自己的惯性绑住了。绑住我们的这种惯性,是来自于过去生意上成功的经验,是低层级消费需求快速成长的诱惑,是资本市场的财务期望和要求。所以,我们过去在经营上有积累和发展,但还没有构造出我们一直期望的一个别人轻易不能模仿、复制的商业模式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2??????

中国李宁 中国李宁 [ 品牌中心 ]

当前阅读:李宁“转型”之困:品牌已退无可退

上一篇:歌莉娅GOELIA2011年春夏女装——环球之旅的第23站:意大利西西里岛

下一篇:中国的第一个无界:“無界”中国当代创意SHOWROOM全球巡展•北京

分享到: | | | |

热点资讯

时尚图库

猜你喜欢

翻翻李宁的历史资讯:

×

点击刷新验证码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录 QQ账号登录
讨厌注册?直接登录就能收藏、分享你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