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品牌 招商加盟 导购 圈子 网站导航 移动版m.chinasspp.com时尚品牌网移动版
时尚品牌网>资讯>李宁“好遯”情结 :剪不断理还乱

李宁“好遯”情结 :剪不断理还乱

| | | | 2012-12-1 09:36

其实“复出”是相对于“隐退”而言的,如果说李宁此前颇为“好遯”,那也属于传闻,一直属于“被隐退”。

      近日包括李宁在内的多家体育服装企业频频关店的新闻引人关注,如果说曾经风光无限的李宁公司陷入多事之秋,10亿库存危机固然与来自中国服装业的阵阵寒潮有关,但7月4日原行政总裁张志勇退职以来,李宁的“复出”没有力挽颓势更让业界感叹。

      其实“复出”是相对于“隐退”而言的,如果说李宁此前颇为“好遯”,那也属于传闻,一直属于“被隐退”。

  李宁的“好遯”情结

  遯是《周易》中的第三十三卦的卦名,作为遁的异体字,遯的意思为隐退。遯的第4个卦象的内容是:“好遯,君子吉,小人否”。意思是说,喜欢隐遁,在君子那里是吉利的,对小人则不利。

      其实,“遯”与“遁”(逃遁)相通就足以说明,归隐或者隐退之类即使对于君子也未必是好事,关键要看选择隐退的时机是否正确。相对于李宁公司所倡导的体育精神而言,更是如此。

  的确,李宁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曾经多次表示自己“是一个喜欢自由的人”。2007年10月,他向《中国企业家》的记者描述,自己与企业之间存在一种游离关系。

      记者问道:这种游离关系是否因为你个人对企业没有特别大的兴趣?李宁的回答十分肯定:“从内心可以这样讲。我从内心没有巨大的兴趣来做生意。”早在1997年7月,李宁就正式把总经理位置让给了陈义红,淡出公司的日常管理,作为董事长去北大读书深造。

      他早已不是这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的法人代表,他甚至可以长达十几年不在媒体露面。以至于他走进公司总部时,被前台小姐挡驾,盘问他来找谁。受家庭影响,他信佛,担任过联合国反饥饿大使,在香港深水湾富人聚居区过着自己的生活:演电影、画画、练字。

  然而,他从来没有真正隐退,似乎“不存在什么抽身”问题。尽管他宣称自己不是一个标准的商人,却在倾力打造带有个人烙印的LI-LIN品牌。所谓隐退,无关李宁的处世态度,而是他的处事方式:他不愿意把自己镶嵌到琐碎的生意和账目里,甚至讨厌琐碎的报表和无休止的签字,对于交易和成本都不敏感;于是在事务面前他甘愿“隐退”。

      与一般的企业家完成创业后视企业为自己绝对控制的“王国”不同,李宁从一开始办企业就没把自己全部放在那儿,即没有认认真真地把所有的权力都放在自己身上,即便当初很小的生意、很小的工作量,他也授权给合作者或者下级去做。

      既然没有全部投入,也不存在全身而退的问题,他一直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着,至少到目前为止是如此。

  李宁将个性宽厚与个性较强两方面集于一身。他曾经自言在公司里可能连股东都不做,含有隐退之意;那正是他顽强个性的体现:不能因为我毁了企业,也不能因为企业把我毁了。

      无论企业顺利拓展还是遭遇瓶颈,他都坚守着这个公司创立的初衷。作为2006 年身价就高达近20 个亿的成功者来说,他有底气这样说这样做。

      尽管个性如斯,可贵的是他有自知之明,从不讳言自己管理企业的能力有限,所以他需要构造出一个强大的组织来领导、运行这个企业。与其说李宁在经营企业,不如说他一直在寻找更强大的人以至团队来替代自己。

      除了陈义红、张志勇,现在又推出金珍君。有意思的是,他此次“复出”的使命依然故我,即在尝试将金珍君推向一线的同时,遴选、聘用新任行政总裁。

  剪不断理还乱

  对于企业领军者李宁个人,实际上有一个难以“退隐”的问题。正如《周易》遯卦的第4个卦象所指出的那样:“遯尾,厉。勿用攸往”。

      易学专家告诉我们,“尾”在这里具有全部的含义。那意思是说,君子如果全部隐退,就会产生危险;这不利于远行。对于李宁本人和李宁公司来说正是如此,当竞争对手咄咄逼人的情况下,退隐、抽身等类似的字眼如果与李宁挥之不去,那很可能的战略迷茫的表现,不利于将企业做大做强。

  最近,外界传出李宁公司与CBA 鉴定了“20亿合同”,以倾力赞助CBA的方式停止了在专业体育和运动时尚之间的摇摆,聚焦体育;李宁公司随即予以否认;与此同时,媒体又披露李宁公司意欲进军房地产业,无论这是否同样属于乌龙事件,面对本土和国外竞争对手的紧紧进逼,李宁公司的苦撑似乎难以走出徘徊于聚焦与扩张之间的困境。

      淡出公司的日常管理原本应当有助于对战略问题进行更客观的思考,完全可以表现出“胜似闲庭信步”的大将风度。如果事实并非如此,作为对战略选择的回避,李宁的“退隐”恰恰是李宁公司在战略上举棋不定的症结所在。

  毫无疑问,李宁的“好遯”并非要做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隐士,因为越来越隐身的李宁,为公司制定了更高更远的“目标”:“要成为全球前5 名,到2018 年,要有20% 的份额必须来自全球”。

      要实现这一目标,前有高手围追堵截:洋品牌耐克、阿迪很重视李宁这个竞争对手,每个星期他们都看李宁的销售情况,因为毕竟李宁一年也有80多亿元的销售额,再不行也有底子在。

      后有本土同行的追赶:本土五大体育用品商中的安踏、特步、361度匹克去年的净利润均超过了李宁公司。在前后夹击下,如果可以把目标提出来就算完事,或者简单的把目标当作战略,那已经包含了对竞争对手能力的低估。当环境出现变化,而自己处于游离状态不能进行敏锐反映时,难免会失去对战略的主导权。

  在东方文化氛围中,战略的执行具有人格意义。谁提出的战略处于主导地位,谁就是战略执行的灵魂人物;而公司的灵魂人物理应成为战略的倡导者,这和善于用人是两回事。只有当战略确定之后,善于用人才有可评价的标准。

      李宁似乎相反,在战略问题没有实际解决之前,就试图“构造出一个强大的组织来领导、运行这个企业”,由所用之人来解决战略问题。

      可惜的是,即使所用之人应当为战略承担责任,而公司的灵魂人物只要没有及时出面校正,就是实际的默认,还是要承担最终的责任。

      而且这时候的战略执行仿佛失去了灵魂,好战略产生偏差一样危险。仅仅拥有一个奥运冠军的号召力,并不能提供那个梦想实现所需的全部动力——李宁看到并承认它在迅速衰竭。即使李宁真想隐退,那也身不由己。

  回归管理的本真

  其实,如果按照道家的逻辑,将李宁的退隐幕后称为无为而治,李宁公司的管理应当能够进入比较理想的境界才对。但自去年净利润大幅缩水,同比陡降65%,让不少投资者瞠目结舌。

      严峻现实表明,李宁必须走出“好遯”的尴尬。这不仅是针对李宁个人风格,更指的是回归管理的本真。回归管理的本真无疑需要较真,但那同时是对人生的参透,与无休止地追逐利润是两回事。

  李宁坦承:1990年成立李宁公司的时候“是因为激情做事”。这与他当运动员的经历,尤其是一度拥有的“体操王子”的光环有关:“一想就想大了,觉得应该做一个能代表中国的体育品牌”。这种激情本身没有错,问题在于当初的激情能否保持下去,始终新鲜如初。在商言商,应当“守职而不废”。

      尤其当企业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绝不能放弃对战略的主导,否则就是对公司的不负责任,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否则不仅难以扭转公司的颓势,而且很难独善其身。

      如果说李宁此前是在进行“愿景领导”,所谓回归就是积极参与公司事务,尤其在高管大“换班”的时候更是如此。李宁今年不到50岁,尽管目前海内外皆受困,但从头收拾“旧山河”,一切都还来得及。

  管理的本真就是实事求是,就是要加强一线管理、现场管理,从细节做起;对于李宁公司来说,“燃眉之急”就是减少和清理高居不下的库存。这并不需要高超的管理理论,也并非越“科学”越好。

      如果涉及到管理风格的校正,那也是一种扬弃,绝非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在员工的印象中,李宁很和善,似乎和严格管理相悖,其实不尽然。

      按照张志勇的描述,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资本市场已经不容许李宁公司再温和下去。这固然有道理,但是如果以为“带兵者不善”,管理者从此就要扮演狠角色,改革就是“更加无情一点”,让新的的合作者“做一些李宁本人没法做的事情”,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这背离了以人为本的精神,也有悖于李宁“复出”提高员工士气的初衷,是必须注意克服的新的误导。

  就战略目标而言,回归就是循序渐进,苦练内功、精益求精,拿出自己的绝活,练就超越竞争对手的撒手锏。李宁公司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有着伟大理想的体育品牌公司,这当然没有错,问题在于从2006年开始,在扩张中出现了自我膨胀,公司内部的很多人急功近利。

       每个主推产品主打一两年后,就另换一个产品线,没有延续性,导致品牌积淀的缺乏。

       李宁曾经有这样的体会:市场竞争与体操竞技不同,“做商业,你总是在猜别人要出什么招。”其实,李宁只说对了一半,无论别人出什么招,还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市场竞争与体操竞技在这一点上应当是一致的:“最重要的就是你怎么面对困难”。

       如果李宁在商海沉浮中能够进入体操竞技般的理想境界,假以时日,一定能够找回“竹杖芒鞋轻胜马”的感觉。

中国李宁 中国李宁 [ 品牌中心 ]

当前阅读:李宁“好遯”情结 :剪不断理还乱

上一篇:“劲霸现象”的病根在哪里?需批评和自我批评

下一篇:娃哈哈WAOW PLAZA开业迎客10万人次

分享到: | | | |

热点资讯

时尚图库

猜你喜欢

翻翻李宁的历史资讯:

×

点击刷新验证码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录 QQ账号登录
讨厌注册?直接登录就能收藏、分享你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