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品牌 招商加盟 导购 圈子 网站导航 移动版m.chinasspp.com时尚品牌网移动版
时尚品牌网>资讯>十字路口的李宁:国际化能否收复失地?

十字路口的李宁:国际化能否收复失地?

| | | | 2006-5-20 09:55

十字路口的李宁:国际化能否收复失地?
  【品牌帝国梦】

  在体育产品设计中融入更多时尚元素并不是李宁的发明。2000年,耐克率先在业界强调:体育用品不仅要满足消费者在运动中不受伤害的专业需求,也应成为大众时尚休闲所选。于是,当其他公司为区分体育和时尚之间的传统界限而劳神时,耐克已把篮球鞋变为了人们在赛场外展现时尚潮流的方式,后来又将足球鞋变成了足球迷的时尚装备。现在,它更通过把高端体育装备中的技术和设计融入高档时装,构筑广泛的潜在顾客群。整个体育行业的游戏规则开始改变。

  2000年的李宁还在为突破销售额10亿的天花板而大伤脑筋。在张志勇出任李宁总经理后,靠大力整合销售渠道,加强零售网点建设,2003年10亿的销售额终告突破。

  张志勇上台之际,以首席设计师杨超为代表的一批设计人员则选择了离开。他们担心李宁太注重扩张销售渠道,而忽略了产品设计。“张志勇喜欢搞资本运营。”杨超说。

  在分析人士看来,除了价格之外,李宁需要树立起一个独树一帜的形象,更需证明自己有能力为专业运动员开发出高科技的创新产品。而直到2002年,李宁公司对此仍无甚建树。

  张承认中国公司的确普遍是机会导向。这并没有问题,中国是一个粗放市场,你需要积累第一桶金。但这个过程完成之后,就要找准方向,拿出战略。

  在李宁,这个分水岭出现在2002年。张抛出的战略是先品牌国际化,后市场国际化。这个战略的核心就是专业化。在张看来,如果失去专业化,也就失去了品牌,以及将来生存的最根本基础。李宁按照运动项目将产品分为篮球、跑步、足球、网球、健身等专业项目。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张不遗余力地为提升李宁的专业品牌形象而战。

  关键在于搭建国际化的管理运营平台。李宁很快有了一个清一色的国际化团队:2003年1月入职的CFO陈伟成来自路透集团;2004年2月加盟的李宁品牌市场副总裁伍贤勇来自宝洁;主管销售的副总裁叶学峰曾在雅芳工作;主管鞋类的副总裁吴伟国来自耐克公司;现任政府及公共关系总监张小岩则来自杜邦。而张本人也特别勤奋地开始向一个国际化管理者的标准靠拢——虽然英语并非强项,他仍坚持用英语与那些来自跨国公司的下属进行电子邮件沟通。

  “我一直在公司里说,要把中国作为世界的一部分,中国就是世界,要用全球的资源来支持你。我要整合全球最好的资源,来做李宁的产品。”张志勇说。

  本着这个思路,李宁聘请了国际广告公司李奥贝纳(Leo Burnett)为其做广告创意设计,请曾为足球运动员罗纳尔多参加1998年世界杯设计R9运动鞋的意大利著名设计师玛希米里亚诺,为李宁设计足球鞋。

  2004年1月,张志勇从杜邦公司挖来张小岩,聘其为主管鞋类的产品副总经理,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从全球范围内为李宁公司寻找优秀设计资源。当年5月,张小岩在香港中文大学人体运动实验室举办的一个论坛上,遇见了耐克公司第一任研发总监Ned Fredrick,后者当时已独立拥有一家名为Exeter的研发公司。双方一拍即合,迅速签约,共同致力于核心技术的研发。

  除此之外,NED Fredrick还为张小岩在美国设计界推荐了5家候选公司。张小岩一行5人,沿着美国西海岸一路向北,从加利福尼亚州一直来到耐克总部所在的比弗顿市(Beaverton)。其中一位候选者对李宁公司特别有吸引力,其主要设计师参与设计过耐克的“空军1号鞋”。遗憾的是,因这位设计师岁数太大而放弃。

  最后,张小岩选择了DRD设计所,其主要设计师Dan拥有在耐克、锐步工作过的职业背景。现在,DRD设计所主要为李宁设计篮球鞋、网球鞋。在2005年秋季,就为李宁公司提供了40多款设计,90多双不同颜色的版型。

  从2004年开始,李宁也着手进行基础科技研究,与香港中文大学合作建立了一个脚形和运动分析的数据库,以找出运动鞋的理想材料和结构。

  现在,李宁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3.5%用于设计研发。“张志勇想建立的是一个庞大的品牌帝国,而此前的李宁只是在做一个小巧的赚钱利器。”2001年离职的原首席设计师杨超说。

  张很快就让其品牌帝国梦想有了资本助推器——2004年6月,李宁成功在香港上市。

  但时间并不站在李宁这一边。

  在市场行销中,李宁公司把市场层级划分为两档:超大(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为一档,二三线城市为一档。二、三线市场是李宁的传统销售基地。一件沙滩裤或文化衫,在一次订货会上往往能收到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定单。不过,在这些市场,安踏匹克等国内对手发展很快,不断缩小与李宁公司的差距。

  在超大和一级市场,李宁被国际品牌全面压制——从2003年开始,在经过多年的铺垫之后,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正呈现出超过李宁公司的惊人增长。除了保持在超大城市的强有力地位,这两家公司还在二三线市场积极开拓分销网络。

  张志勇把李宁在一线市场的下滑趋势视为李宁眼下最大的挑战。“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他在内部对员工说。

中国李宁 中国李宁 [ 品牌中心 ]

当前阅读:十字路口的李宁:国际化能否收复失地?

上一篇:意大利著名品牌KAPPA 时尚又富有活力的休闲装

下一篇:豪华尊贵的时尚酷感 太阳镜之MANGO至IN款

分享到: | | | |

热点资讯

时尚图库

猜你喜欢

翻翻品牌的历史资讯:

×

点击刷新验证码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录 QQ账号登录
讨厌注册?直接登录就能收藏、分享你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