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品牌 招商加盟 导购 圈子 网站导航 移动版m.chinasspp.com时尚品牌网移动版
时尚品牌网>资讯>体育商人李宁的三分钟与二十年

体育商人李宁的三分钟与二十年

| | | | 2008-8-15 00:00

李宁不仅象征着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还象征着改革开放30年来不屈向上、百折不回的中国精神。他从一名退役运动员,成功成为一名体育商人,这一转变也恰恰阐释了中国30年来的变化。

  赛场一小步,商场一大步

  侧身之后,李宁迈开了脚步,祥云幕布则随之环绕鸟巢渐次打开。

  脱离了健力宝集团的李宁公司,以每年销售收入翻番的速度,发展了四年,直到1996年收入了6.7亿元,稳稳坐牢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第一。

  这可能是“体操王子”人脉作用和明星效应发挥作用最多的一个时期。

  打开局面的第一仗就是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李宁找到熟悉的国家体委官员,用爱国热情说服他们放弃了300万美元的外国公司赞助,选择只能拿出250万元人民币的李宁。

  接下来的广岛亚运会和25届奥运会,直到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中国体育健儿领奖时再也没穿过其他体育品牌的衣服。“1990年那次之后,李宁就开始实打实地拼赞助费了。”1996年就进入李宁公司、服务了7年的原公关总监张庆回忆,“开拓了领奖服这个赞助类别成为最大的优势。”

  体育赞助这种营销手段,是体育界老大耐克公司的“法宝”,早期的李宁公司这样做,可能更多地源于创业者的那一份情结。

  这种不成文的目标和情感,潜伏在公司性格中,即便若干年后李宁让位于职业经理人团队,仍在不同时期或大或小地影响着公司的决策,形成了复杂的企业文化,导致体育与体育产业本应相辅相成有时却互相掣肘的格局。

  尽管有些经营手段源自理想,效果却是毋庸置疑。

  但是,一切好势头都在1997年戛然而止。此后4年多,李宁公司的销售收入始终徘徊在7亿元左右。

  艰难起步

  有趣的是,很多人也注意到,这短短的3分钟路程,刚开始跑不久,李宁跑得并不轻松。毕竟,这不是真正的跑道,而且与地球引力相悖。

  好势头快要结束的时候,李宁开始意识到公司管理体制和人力资源的问题。鲁光曾经参观过早期的李宁公司,结果看到不少认识的体育界人士。

  换血开始了,张庆就是那时被作为新鲜血液输送了进来。

  没多久,张庆发现,那些曾经在电视上就熟悉了的面孔不见了,或者调整了职位。最后,李宁的嫂子,大家称为“党姐”的公司元老竟然也被要求离开公司,同时离开的还有总经理陈义红的弟弟,他也是公司的高管之一。

  鲁光曾经熟悉的那些面孔,到今年只有两位还留在了公司——李宁的前队友李春阳和毕文静。“无论离开还是没离开的,都安排得很好。李宁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包容、讲义气、知人善用。”从1992年退役至今,李春阳一直没有离开过,现在做的工作一样可以发挥他自身的优势,跟体育总局沟通,以体育明星的身份出席一些公益和宣传活动。

  佛山李宁体操学校校长谢铁华也留任至今。1998年,在李宁公司工作5年后,李宁把实现最初梦想的体操学校交给了谢来打理。体操学校成立时,李宁说:“奋斗7年,现在梦想终于实现了,3000万资金的调度,太不容易了”。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接触体操,每年李宁仍要投入200万元。

  加入公司的前两年,张庆还经常陪同李宁参加各地的经销商活动,小到店面的剪彩。慢慢地,李宁开始放权,直到1998年成为北京大学法律系的大一新生。这些18岁左右的孩子从来没见过这么亲切又不逃课的世界冠军,他们甚至一起通宵准备考试,至今有些人都与李宁这位老大哥保持着联系。

  家族式管理是中国很多民营企业很难迈过的一道坎,2000年李宁同时又辅修了光华管理学院EMBA课程之后,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个问题。

  但7亿元销售额似乎成了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始终无法打破,直到真正的职业经理人改革——2001年元老兼股东陈义红的离去和财务总监张志勇的上任,李宁公司才重新焕发活力,实现了近年来35%的平均增长率。

中国李宁 中国李宁 [ 品牌中心 ]

当前阅读:体育商人李宁的三分钟与二十年

上一篇:皑如女装08冬季产品发布会8月28--29日广州召开

下一篇:别样的风采 Oilily童装08秋冬系列

分享到: | | | |

热点资讯

时尚图库

猜你喜欢

翻翻李宁的历史资讯:

×

点击刷新验证码

立即注册

新浪微博登录 QQ账号登录
讨厌注册?直接登录就能收藏、分享你的最爱!